廣告區

活動公告

余登發故居揭牌開放  民主先行者堪稱典範
余登發故居揭牌開放  民主先行者堪稱典範

台灣民主前輩余登發先生從青年時代移居橋頭後,便開始了他不平凡的生命,當時居住的橋頭老家,在余政憲等家族後輩整建後,於12月14日上午,在高雄市長陳菊、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及許信良、八卦寮基金會董事長余政憲、前省諮議長余玲雅及余老先生同輩老友黃鬧晚與王嚴共同揭開「民主先行」橫幅標題後,正式對外開放。

余登發故居不僅是老先生的住處,更是台灣民主濫觴─橋頭事件的起點,戒嚴時期的第一次抗議遊行就是從這個門口開始。

負責故居管理營運的八卦寮基金會董事長余政憲表示:「我們整建故居,希望將我的阿公余登發先生所代表的民主價值還給地方,成為橋頭的資產。雖然故居的外觀已經不是當年古厝的樣子,但透過書信、文件、衣物及照片的蒐集呈現,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位台灣的民主前輩,並能體認台灣民主並非憑空掉下,是無數人用生命和自由掙來的。當然也可預見,未來這裡將是橋頭老街重要的據點之一,期盼有更多人到此,帶動橋頭的觀光產業,帶來地方更大的繁榮。」

當年橋頭事件的帶領者之一,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也大力讚許余登發老先生的精神,認為他是世紀政治人物的典範,敢有勇氣與國民黨對抗,為人所不敢為。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致詞時表示:「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及中壢事件是民主爭取時期非常重要、必須記住的三件大事,如今余登發故居整建後,將會成為民主發展的重要地標,它的重要性,在於提醒台灣人共同記憶這歷史的一部分。」

橋頭事件發生時,年紀仍相當輕的陳菊市長致詞說到:「看到當年的老照片上,我和陳婉真走在隊伍前頭,一晃眼34年了!時間雖然消逝快速,但歷史是不能輕易忘記的。當時余登發父子毫無理由的被逮捕,黨外同志知道,如果不發出聲音反抗,以後接下去勢必,還有誰不可以被抓?當時這屋外全都是警察,首先站出來的是林義雄與姚嘉文兩位律師,他們向警察抗議,大家在推推擠擠得往街上開始遊行。當時大家心中明白這件事的嚴重性,因此還遊行到廟前拜拜,只是,不知道祈求誰才能保佑大家?我很感謝余登發先生犧牲自己貢獻民主,啟示了許多人走上這一條路,我們在此追念他,更要記得民主這條路上還要繼續打拚。」

橋頭事件當事人周平德和戴振耀也到場致意。

余登發先生故居位於高雄市橋頭區橋南路27號,即橋頭老街內。大門上緣「民主先行」四個大字,代表民主為普世優先價值及老先生為台灣民主先行者兩個意義。樓面大輸出照片為故居舊照片剪影,是橋頭事件遊行隊伍出發前的合照。

ㄧ樓前段以黑色與暖色衝突對比來凸顯「與強權政府對抗」及「與人民站在一起」的概念,來呈現當時的政治環境不得不的抗爭,以及老先生政治農夫性格---認真耕耘等待收穫的大器與遠見。中段為視聽與圖書區,大幅的農村景致搭配兩組八仙桌,寫意的表現老生先出生農家的淵源;視聽區以鐵件訂製的長條椅,鋪陳出威權時代的冰冷肅殺。

二樓呈現的是台灣民主史上佔有重要意義的「橋頭事件」,大幅的玻璃投影幕播放一張張橋頭事件照片,展場末端有老先生雙手合握低頭沉思的蠟像,襯映在投影後,彷彿默默背負著民主抗爭即將帶來的沉重壓力,屋頂大型台灣圖像的造型,更托出橋頭事件對台灣的影響力。二樓中段為老先生的大事年表,同時有觸控電子書可查閱更多史料。全館還展示有老先生過去使用的物品,像是常用的手提箱、旅行袋等,以及當年閱讀的書籍、報紙,更顯現出老先生樸實的性格。

慶祝開館,八卦寮基金會贈送到場來賓甘蔗染提袋,這個提袋的布料是由獲得基金會甄選的青年夢想達陣方案學生團體綁染,提袋由高雄市肢體障礙協會庇護工廠製作,學生以橋頭主要農作物甘蔗的葉片主染布料製作各種創意用品,今明慶祝開館,在100公尺遠的橋頭活動中心也提供體驗活動。

余登發故居未來將固定在周六、日10:00-17:00開放,周一、二休館,週三到周五僅接受30人以下的團體預約。預約洽詢電話07-6131125。

廣告區

返回頁首